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以合作社带动薯农致富

    信息发布者:苏兆国
    2017-10-14 21:34:02   转载

    张寿:以合作社带动薯农致富

    8月的薯都定西,薯花姹紫嫣红,白花的陇7,紫花的陇10随风荡漾。定西三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寿望着正值盛花的洋芋,踌躇满志。

    张寿是定西市安定区有名的马铃薯产业致富带头人,他提出“以合作社带动种植大户,以种植大户带动农户”的脱贫致富模式。近年来,通过种植、销售马铃薯,张寿和他的三丰合作社带动了定西巉口镇近200户薯农实现了“以薯致富”。他本人先后被省市多个部门评为“甘肃省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安定区种养大户”。三丰合作社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哲人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在马铃薯的世界中,张寿是一名有心人。早在2000年,张寿就看到定西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中的洋芋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于是他开始着手做洋芋经销生意。白天开着三轮车在安定区的山梁间奔行,走村串户收购洋芋,晚上再拉到城里倒卖。在收购洋芋时,张寿尽可能的让利于农户,自己薄利多销,以量取胜。起初,同行一天能赚150元,他最多挣100元。有人嘲笑他让利给农户的“迂腐”,他不争不辩坦然接受。后来,老百姓都了解到洋芋在张寿那里可以卖到好价钱,于是,不用去收,老乡们都主动把洋芋送到他的收购点。以小博大,以爱取利。张寿的“有心”为他的人生赚到了第一桶金。

    甘肃定西地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土壤中含有天然丰富的钾元素,且当地气温冷凉,降雨量集中,是优质马铃薯生产的理想区域。局限于地块、交通,多年以来当地老百姓的种植方式非常粗放、传统,靠天吃饭的理念也限制了老百姓向土地要利润的梦想。随着马铃薯经销生意越做越大,张寿开始走南闯北打拼市场,这期间,他了解到定西马铃薯产业的落后在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未能普及。从2012年开始,一有闲暇时间,张寿就报名参加省、市、区农业部门举办的科技种植培训。同时获悉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门出台了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他心想,现在自己挣钱了,要使老乡们都脱贫致富,就得响应国家政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然后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说干就干。2013年的早春二月,张寿筹资30多万元,发动6户农民成立了“定西三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伊始,他就提出“以合作社带动种植大户,以种植大户带动农户”的共同致富理念。为全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他在巉口镇建成了25座贮藏能力达2000吨的马铃薯储藏窖群,拥有经营场地2000㎡,配套建立了马铃薯种植、贮藏、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专业市场;2014年,他又牵头成立了定西农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种植大户各承包100亩土地,张寿又贷款给每个种植大户购置大中型农机具34台(套),组建了一支技术先进的农机服务队。

    现在,张寿的农机合作社在为自己种地的同时,也为村民服务,打破了传统一家一户种植的方式,实现了机械化进山沟的梦想。同时,合作社还把国家的惠农政策、先进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产销信息传播给了农户,让老百姓转变了传统的生产观念,让现代农业在定西的大山中得以有力发展。

    2016年,三丰合作社流转土地450亩,订单农业面积达到570亩。今年,三丰合作社从总资产、社员人数、基地面积等方面又取得了快速发展,总资产由成立初的54.8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75万元,社员由6人发展到180人,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由100亩发展到45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马铃薯优质种薯面积达到2000亩,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种植区域也由巉口镇拓展到了内官镇、白碌乡等乡镇。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从今年开始,张寿又提出了“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扶贫带动合作模式,构建起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机制,并探索出“合作社推动、大户带动、贫困户联动”的助农增收、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谈到未来的发展,张寿表示,自己对三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明天,对定西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