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

    信息发布者:苏兆国
    2017-10-24 23:00:57   转载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1、土壤耕作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获得齐苗和全苗,要求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的耕作。

    秋季整地  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头年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茬地要伏耕或秋耕,并于秋后耙耱镇压,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灌溉地区秋耕后,要冬灌蓄水保墒。

    播前整地  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播后耙耱或镇压。

    2、施肥  

    基肥  秋耕或播前浅耕时,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60kg为底肥。

    种肥  对土壤肥力低下的,在播种时还要施入硝酸铵2.5kg-4kg,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  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钾肥10kg,或磷二铵4kg-6kg。

    二、播种

    1、选种   播种国家或省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1、2级种子。播种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2、接种   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上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公斤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3、播种量   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

    春播  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  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  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  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播种方法  紫花苜蓿常用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保护播种三种,但在干旱地区应实行单播、条播。

    种子田  要单播、宽行条播,行距50cm;或穴播,穴距50cm×70cm或50cm×50cm或50cm×60cm,每穴留苗1株~2株。种子田要注意隔离,防止串粉,与其它苜蓿品种的空间间距1km以上。

    收草地  可单播、混播或保护播种,可条播也可撒播。条播行距30cm。撒播时要先浅耕,后撒播,再耙耱。混播的可撒播也可条播,可同行条播,也可间行条播。保护播种的,要先条播或撒播保护作物,后撒播苜蓿种子,再耙耱。

    三、田间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由于土壤板结,影响出苗时,要及时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

    苗期生长十分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中耕除草3次-4次。

    播种当年,在生长季结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达不到30cm-40cm时,要留苗过冬,严禁冬季放牧。

    二龄以上的紫花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应清理田间留茬,进行耙地保墒。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后,应施氮肥一次。

    刈割可齐地刈割,但干旱和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应为7cm-8cm,以保持根部养分和利于冬季积雪,对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籽率。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地使用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

    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草地混播  采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病害。

    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播前种子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治霜霉病、褐斑病等可遵照GB/T 8321的规定用药拌种。如用根瘤菌剂接种,则不能用农药拌种。

    合理施肥,提高苜蓿的综合抗病能力。

    草地合理利用,焚烧残茬、轮作倒茬。在草地早期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将染有病害的植株割除;如大面积发生病害,应整体一次性割除喂畜;在春初苜蓿返青前,将草地残茬清扫一遍,集中焚烧;在一块耕地上不能连续种植苜蓿,须隔6年后方可再种。

    3、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

    4、药剂防治  紫花苜蓿病虫害较多,常见病害有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黄斑病等,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防治;常见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蝽象、金龟子、大灰象甲等,可用10%吡虫啉、5%啶高氯等防治蚜虫;其它虫害可用4.5%氯氰菊酯水剂等防治,但一经发现病虫害露头,即行刈割喂畜。

    五、收获、加工、贮藏

    1、牧草利用  刈割调制干草适宜时期是初花期。大量收割前要注意收听中长期天气预报,防止茎叶遇雨淋湿霉烂变质或绿草变黄发黑。青割利用以在株高30cm-40cm时开始为宜,早春掐芽和幼嫩期刈割减产明显。紫花苜蓿用于放牧利用时,以猪、鸡、马属家畜最适宜。放牧反刍畜易得臌胀病。

    2、种子田收获加工及贮藏

    种子收获  收种适宜时期是植株上1/2-2/3的荚果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时即可。收割前要注意收听中长期天气预报,阴雨天种子会因雨淋颜色变褐,甚至在荚果中发芽而造成严重损失。

    种子加工 对机械收获的种子或人工收割脱粒的种子要及时晾晒干燥,当种子含水量小于13%时,按标准清选分为Ⅰ、Ⅱ、 Ⅲ级。

    种子贮藏  存放种子的库房要求干燥通风、防潮防鼠。种子放在距离地面15cm的隔板上,不靠墙壁,并堆垛成“非”字形,在有多种种子同时存放时,相互之间要有明显的标识,以防混杂。

    4、收草地收获加工及贮藏

    紫花苜蓿刈割干草适宜时期是始花期到盛花期;收种时期是植株上大部分荚果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褐色时,也就是1/2到2/3荚果成熟时期。

    收草、收种地在生长期每次可齐地面刈割,不需留茬;干旱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应为7~8厘米,以保持根部养分并有利于积累,对越冬和翌年春季萌生有良好作用。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为宜,过旱或过迟刈割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中储藏营养物质的积累。

    六、利用年限

    紫花苜蓿的利用年限,应视苜蓿产草量最高年限而定,在我区一般利用年限应为4~8年。

     

    红豆草栽培技术要点

     

    一、概述

    红豆草原产于欧洲和俄罗斯。我省致力于红豆草引种栽培和推广的陈宝书、王素香等人从1972年开始以英国引进的普通红豆草和苏联引进的高加索红豆草为亲本经过长期的驯化、选育,于廿世纪八十年代培育成了适应性强、营养价值好、产草量高的甘肃红豆草,并于1990年正式通过了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多年来,以甘肃通渭县为中心,形成了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红豆草种子基地,每年向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四川、陕西、西藏、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区提供种子近千万吨。经过最近十多年的栽培实践证明,甘肃红豆草耐旱、抗寒、耐瘠薄性能突出,适应性广泛,丰产品质好,是集高蛋白饲草、观赏绿化、水土保持、土壤改良、优质蜜源、草田轮作于一体的当家豆科优良草品种,号称牧草皇后。

    二、植物形态学特性

    红豆草是多年生草本,出苗时子叶伸出表土,第一片叶是单个的,叶柄长,叶片卵形;随后长出的叶具3~19对小叶,多为长椭园形,奇数羽状。开花前主要是基生叶,通常叶密,茎多,无茸毛或被短柔毛,茎中空,直立或基部升起,高70~120厘米。红豆草的豆荚形态是区别种的最重要特征,通常荚果含一粒种子,不裂,长4~10毫米,平扁或凸起,半园或肾脏形,有时稍微弯曲,具坚硬的壁。表面有蜂巢状小窝,具刺或无刺,无毛,被短柔毛,盘边缘鸡冠状突起上具刺或无刺。据资料报道,同一个种的豆荚具刺的程度,视生长条件而变化。红豆草种子是肾脏形,比苜蓿和三叶草种子大4~7倍,长约3~7mm,宽1.5~4mm,光滑,淡褐色。种子和荚长期储存有时变黑。花序是总状花序,密集或疏松,长达6~20厘米。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直角形式弯曲的龙骨瓣可作为花的特征,有时候超过旗瓣或者差不多等于旗瓣;翼瓣通常比龙骨瓣短,有时和旗瓣相当。根是轴根系,纺锤形,有很多分枝的侧根,入土深达2~6米,有时到10米,在生活的第一年可达2米长。细小侧根在耕作层形成稠密的根网,有大量、白色、长园形的根瘤。红豆草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产量高,在甘肃中部种子产量可达60~100kg/亩。

    红豆草可用于青饲、青贮、晒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饲料和多种草产品。各类家畜都喜食,与紫花苜蓿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作为反刍家畜青饲、放牧时不发生膨胀病。我省经多年种植,形成了特有的甘肃红豆草。

    三、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准备  豆科牧草根系发达,须深翻土壤,耕深不少于20厘米。深翻后土地要耙细,以利于出苗。

    红豆草对土壤类型要求不严, 在旱作地区, 通常在前作物收获后,即进行伏耕灭草熟化土壤,秋季深翻耙耱蓄水保墒, 翌年种植。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夏种时,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施肥整地后即行种植。灌区秋耕后,浇足冬水,冬季碾耱镇压保墒,第二年播种。结合秋耕翻每亩施有机肥料2500~35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作底肥,土壤瘠薄的土地,播种时要加施速效氮肥,硝酸铵每亩10~15公斤。种子田选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肥沃、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无病虫害和杂草的地块。

    甘肃中部旱作区熟地、弃耕地播前深耕耙耱时施农家底肥2000公斤,磷肥10公斤即可。

    红豆草在弃耕多年冰草较多的地块种植时,可在杂草返青后用百草枯灭后翻耕,一周左右再播种。一般情况下,红豆草抗病抗杂草能力强,尤其接种根瘤菌播种的红豆草生长到分枝期约20cm以后杂草便失去竞争优势了,不用除草。

    (二)选种与根瘤菌接种  将不饱满的籽粒、皮壳去掉,以利于出苗一致。所选种子必须达到国家Ⅰ、Ⅱ级种子标准。播种前要晒种2d~3d,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或者用50度热水将种子浸泡12小时以上(泡透的种子稍晾3~4个小时即可拌种播种)。

    在从未种过红豆草的土地播种时,接种红豆草根瘤菌可起到加快生长的作用,接种量根据根瘤菌剂说明而定,注意拌种时避光、并随拌随播;无菌剂时,取生长红豆草草地的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三)播种  红豆草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春季主要取决于地温、土壤湿度,当地温达到10℃时即可播种。定西等甘肃中部一般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也可在初夏雨后播种,在湿润及灌溉区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一般不迟于8月中旬。旱作区最好是透雨后抢墒播种。

    播种方式有单播和混播。单播以带状播种为好,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行距15~25cm连播三行,间隔40cm再连播三行,播后耙耱。可以和燕麦、苜蓿混播。和燕麦混播时各以单播量的80%将种子混匀后按照单播方法播种即可。和苜蓿混播时各以单播量的90%-100%的量分别播种,方法是先按条播带状播种红豆草,再沿播种的条行撒播苜蓿,然后耙耱即可。播种深度一般5~8cm(同小麦播深即可),疏松土壤稍深,粘重土壤稍浅;土壤干燥者稍深,潮湿者宜浅。单播红豆草4~5kg∕亩(发芽率80%以上),种子田2~3kg∕亩。

    (四)田间管理  红豆草一般播后不发生板结,苗期要及时锄草、中耕松土;播种当年的草地要严加管护,防止人畜进入,损害幼苗。干旱多风地区,冬季要镇压,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预防受旱、受冻、提高越冬率;冬季严禁放牧, 防止牲畜刨食, 造成越冬死亡。越冬后的草地,要在早春萌生前进行耙地保墒。当年刈割或放牧后,观察叶片如果有缺肥情况(叶片色泽偏淡少光泽)可追施农家肥500公斤或者磷二铵5~10公斤,如果叶片颜色深绿正常,则当年不需要追施肥料。第二年红豆草即进入产草高峰,每次刈割后追施肥料有利于延长红豆草利用年限和产草高峰期。

    种子田在开花初期, 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或借助于蜜蜂传粉, 提高结籽率。种子田开花期, 用1:20的过磷酸钙溶液喷洒植株进行根外施肥2~3次, 可提高种子产量, 加速成熟。

    (五)收获利用  收草无论青饲或调制青干草,以初花至盛花期最好,可以使高产与优质兼得。春季播种的当年能利用两次,第二年将第一次刈割期提前到初花期,以后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区域可利用3~4次,开花前刈割和秋季重牧对越冬有一定影响。生长季结束前40天停止刈割或放牧利用。播种当年不宜放牧。

    红豆草花期长,种子成熟很不一致,成熟荚果落粒性强,小面积可分期采收,大面积在50~60%的荚果变为黄褐色时,于早晨露水时一次收割,收割工作要在短期内完成,红豆草不论收草还是收种,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是理想的草田轮作草种。

     

    饲用甜高粱栽培技术要点

     

    甜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牧草,具有含糖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草食畜喜吃牧草,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

    一、植物学特性

    甜高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刈割后能再生分蘖。须根系。叶片狭长,圆锥花序。种子成圆形或倒卵形。

    二、生物学特性

    甜高粱为喜温植物,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10℃,最适温度为20~30℃,生育期适温20~35℃,抗热性强,不耐寒,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高于38℃低于16℃时生长受阻,0℃以下幼嫩部分受冻,低于10℃易造成瘪籽粒。

    三、栽培技术

    (一)平地施肥  甜高粱籽粒较小,顶土能力较弱,因此土地要精耕细,细碎平整。对土质要求不严格,pH值在5.0~8.5的土壤均能生长,每亩可施农家肥2000~3000kg左右,化肥可沿沟施,每亩10kg磷酸氢铵、10kg尿素、30kg磷肥或50kg复合肥。

    (二)铺膜  甜高粱种植实行全覆膜才能发挥品种性能,可采取秋覆膜或顶凌覆膜,温和半干旱地区可采用双垄沟方式,其它地区采用平覆膜方式。在温和半干旱地区旱地参照双垄沟铺膜,双垄沟全膜沟内点播(图一);半膜点播时,窄膜点三行(图二);宽膜点四行(图三),以梅花型点播为宜,选用幅宽1.2m地膜,大垄宽80cm、小垄40cm,垄高10cm,穴距30cm,亩穴数5500穴左右。在水地及温凉半干旱区和温凉半温润区采用平覆膜,选用幅宽1.2m,行距40cm,每幅种3行。

     

    (三)适时播种  由于幼苗对温度敏感,低温条件下易受冻害,所以播种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在阳历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播种时可采用穴播机或精量点播机播种,每穴2~3粒种子,以2粒为宜,播深2~4cm,水地穴距20cm,亩穴数8000穴左右;在温凉半干旱区和温凉半温润区旱地,穴距25cm,亩穴数6600穴左右。播种后覆细土或细沙压实,以促进发芽。亩播种量1kg左右。

    (四)田间管理  避免幼苗互相争抢养分与水分,减少地力消耗,培养壮苗,在有3~4片真叶时间苗。在3叶期以后,要及时放苗培土定苗,避免地膜烧苗。造成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补栽。苗期不再间苗,不打分蘖,遇到特别干旱需浇水保苗。当有杂草时需随除草随松土随培土,以防顶破地膜。播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幼苗期生长缓慢,与杂草竞争能力弱,必须及时清除杂草。

    (五)培耕追肥  甜高粱在幼苗2~3叶期,进行第1次中耕,可起到提高地温,消灭杂草,防旱保墒的作用。在4~6叶期时结合定苗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在10厘米左右,以切断表层根系,促使根系下扎。第3次中耕一般在第2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并行小培土,当植株长到70厘米高,即将封行时进行培土,将行间的土壤培于甜高粱的基部,在行间形成垄沟,促进支持根的生长,增强吸收能力,防止倒伏、排涝和便于灌溉。

    甜高粱是喜肥作物,除在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外,在幼苗生长迅速期(5片叶子时)要及时追肥。在每次收割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追肥,以促进其分蘖加速生长。在拔节期,株高长到70~100cm时,结合降雨亩追施尿素10~15kg,具体是:无雨时,在空行内距植株10cm处每2株或4株间用追肥枪或削尖的木棒斜插10~12cm的孔,灌入肥料并用土封孔;或直接撒匀到膜面,靠雨水溶化渗入土壤;或在株高1.3m以上时刈割后追肥灌水。

    (六)及时浇灌  甜高粱耐旱,但在生长期内至少浇灌3次水。不同的季节,视气温的高低,若气候炎热,长期干旱,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保证甜高粱正常生长。甜高粱的生长过程中在抽穗前浇水最为重要,有利于后期的开花结实和秆中糖分的积累。

    (七)虫害防治  (1)蚜虫:甜高粱含糖度高,易受蚜虫危害,在天气炎热干旱时易发生,应及早防治。防治方法:若发现蚜虫,用溴氰菊脂、氯氰菊脂或无公害农药按比例喷洒防治,注意:甜高粱品种对有机磷农药过敏,忌用。(2)螟虫:若发现有螟虫危害心叶时,即按比例喷施溴氰菊脂;若螟虫已进入甜高粱秆内危害时,可在心叶处撒数粒呋喃丹防治;甜高粱抽穗后,螟虫上到穗部危害,可按比例施溴氰菊脂。

    (八)及时收获  甜高粱生长期在45~60天,一般在株高120厘米左右时建议刈割利用,随着收割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能量增加是以糖的形式逐渐贮存在茎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贮存在逐渐成熟的籽粒中。适时收割可收获2到3茬,在成熟后及时收获,以利第2茬生长,选晴天收割,便于切口愈合,收割时利刀斜砍,根茬3~5厘米整齐一致。若留种时,选取健壮叶茎,注意培土防止倒伏,成熟后要及时收获、防止鸟食。

    (九)加工利用  甜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牧草,其含糖量达到10~19%,粗蛋白达到8~12%,可以用做青饲、青贮或干草,是制作青贮(窖池青贮、袋装青贮、裹包青贮)的最佳原料。

    燕麦栽培技术要点

     

    一、概述

    燕麦是一种优良的饲用麦类作物,广布于欧、亚、非三洲的温带地区。我国燕麦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高寒牧区。其中以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种植面积最大,新疆、青海、陕西次之,云南、贵州、西藏和四川山区也有少量种植。近年来,随着人工草地的建立,燕麦开始在牧区大量种植,发展很快,已成为高寒牧区枯草季节的重要饲草来源。

    燕麦在世界谷物生产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占第四位,种植以苏联为最多,其次是美国、加拿大、德国、波兰、瑞典、挪威等国,亚洲各国种植较少。

    二、经济价值

    燕麦是一种优良的草料兼用作物,一般亩产150~200公斤。青饲料亩产1000~1500公斤。秸秆亩产350~400公斤。

    燕麦籽实含有大量易消化和高热量的营养物质,富含蛋白质,一般含量为10~14%,是各类家畜特别是马、牛、羊的良好的精料,营养价值超过大麦。

    三、植物学特性

    燕麦为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较发达。株高80~150厘米。颖果纺锤形,狭长,具簇毛,有纵沟。谷壳率占籽粒重量的20~30%。

    四、生物学特性

    (一)燕麦的生长发育  燕麦的生长期因品种、栽培地区和播种期而异。一般春播的75~125天,而秋播者可长达250天以上。华北和内蒙古,燕麦概为春播,生长期为90~115天。甘肃大多在90~110天左右。春播燕麦早熟品种生育期为75~90天,其植株较低矮,籽粒饱满,适于做精饲料栽培;晚熟品种的生育期为105~125天,其茎叶高大繁茂,主要用作青饲或调制干草;中熟品种的生育期为90~105天,株丛高度介于早熟和晚熟品种之间,属兼用型燕麦。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燕麦最适宜生长在气候凉爽、雨量充足的地区。对温度的要求较低,生长季炎热而干燥对其生长发育不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4℃,最高为30℃,适宜温度为15~25℃。不同品种燕麦在温度2~5℃的条件下,约经10-14天便可完成春化阶段,并能使植株提早抽穗1~4天。抗寒力较其他麦类为强。幼苗能耐 -2~-4℃的低温,成株在 -3~-4℃ 低温下仍能恢复生长,在-5℃时才受冻害。生长期中需求温度也低,拔节至抽穗要求15~17℃ ,抽穗开花要求20~24℃ 。

    燕麦对高温特别敏感,当温度达38~40℃ 时,经过4~5小时气孔就萎缩,不能自由开闭。在抽穗开花及灌浆期间高温的危害更大,将会导致结实不良,形成秕粒。所以夏季温度不太高的地区,最适宜于种植燕麦。

    燕麦为长日照植物,延长光照,发育缩短。

    燕麦是需水较多作物,不仅发芽时需要较多的水分,且在其生育过程中耗水量也比大麦、小麦及其他谷类作物为多。试验表明,燕麦的蒸腾系数为474,小麦为424,大麦为403。总之,干旱缺雨,天气酷热,是限制燕麦生产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地区种植燕麦一定要注意灌溉保墒工作。

    燕麦对于土壤的选择不严,可以栽种在各种土壤上,如粘土、壤土、沼泽土等,但以富于腐植质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为最宜。在高寒牧区的初垦地上,由于土壤腐植质的含量高,水分充足,即使整地较为粗糙,亦可获得很高的青草产量。但是干燥砂土,不适其生长。土质比较粘重潮湿而不适于种植小麦、大麦和其他谷类作物时,可以种植燕麦。燕麦对酸性土壤(ph5.0~6.5)的反应不如其他谷类作物敏感,耐碱性不如大麦,但某些品种的耐碱能力较小麦为强。                                                                  

    五、栽培技术

    (一)轮作、整地和施肥  燕麦对于氮肥有良好的反应,前作以豆科植物最为理想,尤以豌豆茬对它的增产效果特别显著。马铃薯、玉米都是燕麦的良好前作。燕麦忌连作,我国西北高寒牧区和内蒙古种植青燕麦,由于常年连作,产量下降,应注意适当地倒茬轮作。燕麦播种前整地的主要措施是深耕和施肥。春燕麦要求秋翻,冬燕麦则在前年作物收获后随即耕翻,耕翻深度以18~22cm为宜。翻后及时耙地和压地,耕前施基肥,每亩1500kg。化肥用量一般尿素10~15kg/亩,过磷酸钙30~45 kg/亩,硫酸钾10~20 kg/亩。大量施用有机肥对燕麦丰产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必须结合施用草木灰,以防倒伏。选用籽粒大,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播种品质好的籽粒作种子能显著提高产量。

    (二)播种  

    1)适时播种及播种量:燕麦种子大小不整齐、应选纯净的大粒种子播种。黑穗病流行地区,播前要实行温汤浸种。播种期,因地区和栽培目的的不同而异。我国春播燕麦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也有迟至6月间进行夏播,过早过迟常易受冻害。具体播种时间可视自然条件和生产目的而定,如青刈燕麦长到抽穗刈割利用,自然种至抽穗约需65~75d,气温高,其生长期短,反之则延长。如适合定西地区的定引1号品种种子生产亩播量15~17.5kg,饲草生产亩播量17.5~22.5kg、白燕7号品种种子生产亩播量15~17.5kg,青刈燕麦亩播量17.5~22.5kg、定燕2号种子生产亩播量15~17.5kg,青刈燕麦亩播量17.5~22.5kg。青刈燕麦刈割期早,生长期短,不易倒伏,为获得高产优质的青饲料,可适当密植,其播种量可增加20%-30%。单播时一般行距为15~30cm,混播的为30~50cm,复种的可缩小到15cm。燕麦覆土宜浅,一般为3~4cm,干旱地区可稍深些,播种后镇压有利于出苗。

    2)播种机:采用三行或多行机械播种机。用机械播种出苗整齐,出苗率高。用穴播机,进行播种,种子集中,抱窝,抗倒伏。

    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技术:每亩箭筈豌豆播量2.5kg,不但提高草产量,而且提高饲草品质。

    (三)田间管理  燕麦在出苗前后若表土出现板结,可以轻耙一次,苗期如果杂草太多,可以用人工除草,也可以用2,4-D丁酯进行化学除草,每公顷用药量不超过1.5kg。在分蘖或拔节期进行第二次除草时,结合灌溉,降雨施入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分蘖时进行,可促进有效分蘖的发育。第二次在拔节期间进行,追氮,钾肥料。第三次追肥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孕穗或抽穗时进行,以磷、钾肥为主,配合使用粪肥。在抽穗期间以2%的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可促进籽粒饱满。燕麦在一生中浇水次数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在干旱地区,生育期一般需浇水2~4次水,时间分别在分蘖,抽穗和灌浆期进行。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灌水应与追肥同时进行。燕麦从分蘖到拔节这一时期是幼穗分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水分供应不充分,就会增加不孕穗数,因而也降低种子产量。

    (四)收获  收籽粒燕麦,要在最上部的籽粒达到完熟,而下部的籽粒蜡熟时收获。一般每亩产300~400公斤。

    青刈燕麦,可根据饲养需要于拔节开花期刈割。燕麦再生能力强,两次刈割能为畜禽均衡提供优质青绿饲料。第一次刈割要适当提早,留茬5~10cm,刈割后30d即可收获第二次,延至抽穗刈割只能割1次,产量和品质均较低。青刈燕麦的产量因条件不同而异,一般每亩1500~2000kg。1次刈割与2次刈割总产量相近,但就蛋白质产量而言,则以分期刈割为高,且可满足牲畜对青饲料的需要。

    燕麦是一种极好的青刈饲料,在冬季较为温暖的地方可秋播供冬春利用。在冬季严寒的地方,则以春播利用,从乳熟期至成熟期均可收获,根据产量及消化实验结果,以乳熟期到蜡熟期收获最好。如果与豆科作物混播,则更能获得量质兼优的青饲料。燕麦可以鲜喂、青贮、调制干草或利用燕麦地放牧,其饲用价值很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饲草。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  1)坚黑穗病:用拌种霜或者粉锈宁(三唑酮)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拌后7天之内播种完毕。2)红叶病:由蚜虫传播,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两次喷雾。喷洒36%甲基硫菌悬浮剂500-6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粘虫防治:90%的敌百虫1200倍液,或50%的敌敌畏2000倍液喷雾,每亩喷50公斤药液。

     

    饲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点

    一、经济价值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家畜、家禽的优良精饲料和优良的青饲和青贮原料。它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地位远远超过粮食生产,有“饲料之王”之称。

    二、植物学特性

    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禾谷类作物中体积最大的一种作物。为须根系植物,根系发达,根系占全株重量的16%~25%;茎扁圆形,茎的高矮因品种、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而异;玉米的叶剑形,互生;果实为颖果。

    三、生物学特性

    玉米为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因品种而异。发芽最适温度为25℃左右。苗期抗寒力较弱,遇-2~-3℃低温即受霜害,但以后尚能恢复生长。

    玉米为短日照植物,在8~10h的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最快,但不同品种对光照的反应差异很大,且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品种要求8~10h的光照和20~25℃的温度。缩短日照可促进玉米的发育,因此北部高纬度地区的品种移到南方栽培时,生育期缩短,可提早成熟,反之,南方品种北移时,茎叶生长茂盛,一直到秋初短日照条件具备时,方能抽穗开花。

    玉米对氮的要求远比其它禾本科作物高。如果氮肥不足,则全株变黄,生长缓慢,茎杆细弱,产量降低,玉米对磷和钾的要求也较多,不足时影响花蕾的形成和开花结实,一般乳熟以前要求氮肥较多,乳熟以后,要求磷、钾较多。因此,玉米除施足基肥外,生育期间还应分期追肥。肥料不足,空杆增多。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质地较好的疏松土壤保肥保水力强,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有利于增产。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范围应在PH5~8,且以中性土壤为好;玉米不适于生长在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中。

    玉米的生育期一般为80~140d,早熟种80~95d,晚熟种120~140d。

    四、栽培技术要点

    本栽培技术适应在年降雨250~450mm的干旱半干旱区应用推广。

    (一)选茬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田地,以豆、麦、马铃薯茬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二)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结合秋季耕耱一次性施入农家肥3000kg。起垄前,亩施尿素28kg,过磷酸钙70kg,施硫酸钾15kg,或亩施尿素21kg,二铵18kg,施硫酸钾15kg。

    (三)选用良种  海拔2000m以下地区选用承3359、沈单16号等中晚熟品种,海拔2000~2300m地区选用中早熟或早熟品种。

    (四)起垄  用划行器在距地边35cm处划行,小行靠地边,宽40cm,大行宽70cm,在小行地表按施肥标准一次性撒施化肥,然后用步犁沿小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起小弓形垄,垄高5~10cm。两小弓形垄中间为70cm宽的大垄,将起小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至大垄中间形成大弓形垄,脊高5cm,大小弓形垄中间为播种沟,每个播种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要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大小垄共宽110cm。从一边开始一直起到另一边。第一道垄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50kg制成毒土撒施于垄沟内。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全地面喷雾。

    (五)覆膜  选用120cm宽、厚度为0.008~0.01mm的地膜覆盖。膜与膜间不留空隙,相接覆盖,相接处必须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在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每隔2~3米压一土腰带。覆膜后一周左右,待地膜紧贴垄面或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50cm打微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壤。主推秋覆膜和顶凌覆膜。

    (六)适时播种  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在播种孔点播,深3~5cm。每穴2粒种子,用细砂或草木灰封孔口。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株距×行距=22~40厘米×55厘米)。

    (七)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保全苗,促壮苗。出苗前,雨后由于降水集中于种子周围,易形成板结,需人工及时破除。出苗后要及时放苗,发现缺苗时要及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移苗补栽。3~4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及时掰叉、锄草。

    中期管理以促壮秆、增大穗为主,大喇叭口期在降水前后追施1次攻穗肥,一般追施尿素8kg/亩。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后期应重视防早衰、增粒重。若发现植株发黄,在降水前后再追1次攻穗肥,一般追肥尿素5kg/亩。在雄穗抽出2/3时要隔行隔株去雄,但地块四周不去雄。成熟后及时收获。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